随着黎族苗族传统节日“三月三”步入倒计时,文艺演出组的训练更加紧张,训练强度也在逐渐加大。和往年一样,营根镇红岭村的村民蒋琴就放下手里的农活,和同村的9名“草根”歌舞演员,集中在县城或者是村文化室为“三月三”排练节目。
让全民积极参与节庆活动,是琼中每年举办三月三活动的一大特色。在各乡镇的乡村大舞台,平日面朝黄土的农民们这几天纷纷换上演出服,踩着节拍紧张地排练起演出节目。
有了文艺队伍就要有舞台。为了更好地传承、保护黎族、苗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,2013年琼中在全县各村委会、社区建设乡村大舞台近120座,还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级基层公共文化示范项目。至今已经颁发“农民文化示范村文艺队”牌子的有60支,已建队伍没颁牌的村庄超过百个。
演出中,既有琼中县民歌展演团的专业演员、县属机关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,更多参与者则是来自琼中各中小学的学生。
学生们的杰出表演,正是源自于民族文化、民族歌舞进校园活动的开展。2013年6月,琼中县委、县政府启动了民歌、民舞、民服“三进校园”试点活动,用5年时间在全县中小学普及民族文化。
旅游是文化的载体,文化是旅游的灵魂。除了集中精力办好黎族苗族传统节日“三月三”的系列活动之外,琼中县还将利用好“三月三”的文化品牌和轰动效应,进行为期1个月的“三月三”黎苗文化旅游节活动,推出 8个景区和10条“奔格内”乡村休闲线路进行体验游。
南海网特约记者 林 晓 王 伟 琼中报道